【相提并论是什么意思】“相提并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将不同性质或不同层次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都十分常见,但很多人对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并不完全清楚。
一、
“相提并论”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原意是把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谈论。现在多用来指把不相同的人或事物混为一谈,认为它们具有可比性,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可能并无可比性或差距很大。
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表示对比较对象的不合理或不恰当的对比。例如:将一个天才与一个普通人相提并论,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表格说明
词语 | 相提并论 |
拼音 | xiāng tí bìng lùn |
含义 | 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常认为这种比较是不合理的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否定句中 |
近义词 | 一视同仁、等量齐观、同日而语 |
反义词 | 区分对待、各有所长、不可同日而语 |
例句 | 他和那位诺贝尔奖得主怎能相提并论? 这件事与那件事完全不同,不能相提并论。 |
语气色彩 | 贬义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不合理的比较或评价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相提并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滥用:不是所有比较都可以用这个成语,要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
- 注意语境:该词多用于否定语境,表示不合理的比较。
- 搭配恰当:常与“不能”、“难以”等词连用,如“不能相提并论”。
总之,“相提并论”是一个表达比较不合理性的成语,掌握其准确含义和使用方式,有助于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加精准和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