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拏掇的意思是什么】“拏掇”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常见于古文或诗词中,其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本文将从字义、来源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
“拏掇”由“拏”与“掇”两个字组成,分别具有独立的含义,组合在一起时形成特定的语义。
- 拏(ná):本义为“抓取”、“牵拉”,引申为“强取”、“夺取”。在古文中常用于描述用力拉扯的动作。
- 掇(duō):意为“拾取”、“采摘”,多用于表示从地上或植物上摘取东西的动作。
因此,“拏掇”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强行抓取”或“强行采摘”,常用于描写某种动作的激烈性或不择手段的性质。在文学作品中,该词往往带有贬义或强调动作的粗暴性。
二、表格总结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用法 | 举例说明 |
拏掇 | ná duō | 强行抓取;强行采摘 | 古文、诗词中使用较多 | “拏掇山花,以为供养。”——形容强行采摘山花供奉 |
拏 | ná | 抓取、牵拉 | 常见于古文 | “拏舟而渡。”——指拉船过河 |
掇 | duō | 拾取、采摘 | 多用于自然景物 | “掇野果而食。”——摘取野果吃 |
三、结语
“拏掇”虽属生僻词汇,但在古代文献中仍有其独特的表达功能,尤其在描绘人物行为或自然景象时,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了解此类词语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文内容,也为文学赏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虽然日常使用较少,但掌握其基本含义仍有一定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