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初,余闲居,爱琴书以自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织以供衣食。尝思古人之风,慕其悠然见南山之志。于是作此赋,以寄吾心。
悠悠乎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
起初,我闲居在家,喜欢弹琴读书来娱乐自己。每天太阳升起时开始劳作,太阳落下时休息,通过耕种纺织来供给衣食所需。曾经思念古人的风范,羡慕他们悠然地看到南山的情怀。因此创作了这篇赋,用来寄托我的内心情感。
在广阔天地之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归属。如果不是属于我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会去获取。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它们就成为美妙的声音,眼睛看到它们就化作绚丽的色彩,获取它们没有限制,使用它们也不会枯竭。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无尽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这份美好。
这篇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物质欲望的淡泊态度,展现了他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