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不周的意思是】“供养不周”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对他人照顾不周、未能尽到应尽的责任或义务。这个词语多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或是对某人表示歉意时使用,带有自责和愧疚的意味。
一、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供养不周 |
| 拼音 | gòng yǎng bù zhōu |
| 字面意思 | 供养:指照顾、奉养;不周:不周全、不到位。 |
| 实际含义 | 对他人的照顾不够周到,未能尽到应尽的责任或义务。 |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表达对长辈、上级或他人的歉意,或解释因自身原因未能妥善照顾对方。 |
| 情感色彩 | 带有自责、愧疚的情感,语气较为谦逊。 |
二、用法与例句
1. 例句一:
“这次母亲生病,我工作繁忙,未能好好照顾她,真是供养不周。”
—— 表达因忙碌而未能尽孝的歉意。
2. 例句二:
“公司最近发展迅速,员工加班频繁,领导也感到有些供养不周,决定调整排班制度。”
—— 表示对员工关怀不足,希望改进管理方式。
3. 例句三:
“孩子在外地求学,家中老人年事已高,我常常感到供养不周,心里很不安。”
—— 表达对家庭责任的重视和自责。
三、相关词语对比
| 成语 | 含义 | 与“供养不周”的区别 |
| 养育之恩 | 指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 | 强调感恩,而非责任未尽 |
| 孝敬父母 | 尊重和赡养父母 | 更强调主动行为,而非失职 |
| 责任缺失 | 没有履行应尽职责 | 更偏向负面评价,语气更严厉 |
四、注意事项
- “供养不周”属于较为正式、书面化的表达,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 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让对方误解为推卸责任。
- 通常用于表达歉意或自我反省,不宜随意滥用。
五、总结
“供养不周”是一种表达责任感不足、照顾不周的成语,常见于表达对家人、同事或上级的歉意。它不仅体现了说话者的谦逊态度,也反映出对他人情感的尊重。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语境和语气,以达到最佳沟通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