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于民出自哪本书】“苟利于民,不必循俗;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这句话常被引用,用来强调只要对人民有利,就不必拘泥于旧有习俗;只要对事情有帮助,就不必一味遵循旧规。那么,“苟利于民”这句话到底出自哪本书呢?
一、
“苟利于民”这一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典籍《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时期由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撰的一部哲学著作,内容涉及道家思想、政治、历史、天文、地理等多个领域,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
在《淮南子·氾论训》中,有“苟利于民,不必循俗;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的句子,这正是“苟利于民”最早的出处。这句话体现了作者主张因时制宜、实事求是的思想,强调以民为本、务实求变的精神。
因此,可以说“苟利于民”这一说法出自《淮南子》。
二、表格展示
问题 | 答案 |
“苟利于民”出自哪本书? | 《淮南子》 |
出处具体篇目 | 《淮南子·氾论训》 |
作者 | 西汉淮南王刘安及门客 |
原文句子 | “苟利于民,不必循俗;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
思想内涵 | 强调以民为本、因时制宜、不拘旧规 |
文学与思想价值 | 道家思想的重要体现,具有深远影响 |
三、结语
“苟利于民”不仅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古语,更是一种指导实践的理念。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社会变革或政策调整时,应以是否有利于人民为根本标准,而非固守传统或形式。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