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的意思】“脍炙人口”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作品、言论或故事等广受人们喜爱和传颂。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饮食文化,后来被引申为对优秀作品的高度评价。
一、成语解释
脍炙人口:原指切细的肉和烤熟的肉,味道鲜美,人人爱吃。后用来比喻好的诗文、言论或事物非常受欢迎,人人都称赞、传诵。
- 脍:切得很细的肉。
- 炙:烤肉。
- 人口:指人们的嘴,即人们喜欢品尝。
二、出处与用法
该成语最早见于唐代诗人张籍的《同柳闻莺》:“诗成珠玉在挥毫,醉里江山也自高。谁解此中真意趣,脍炙人口是唐音。”后来广泛用于文学评论中,形容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传播力。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喜闻乐见、广为流传、传颂千古 |
反义词 | 鲜为人知、无人问津、默默无闻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文学评论 | 这部小说情节紧凑,语言生动,堪称脍炙人口的佳作。 |
新闻报道 | 这首民歌旋律优美,早已脍炙人口,成为地方文化的代表。 |
日常交流 | 他写的散文感情真挚,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真是脍炙人口。 |
五、总结
“脍炙人口”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成语,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美感,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认同与传播。它常用于赞美那些广受好评、深受喜爱的作品或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实用性。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形式,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脍炙人口”的含义、来源、用法及实际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