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古诗原文】《凉州词》是唐代边塞诗中的经典之作,以其雄浑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广为流传。其作者为王之涣,全诗共两首,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第一首。以下是对《凉州词》古诗原文的总结与整理。
一、原文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组边塞诗,反映了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历史厚重感。
第一首《凉州词》:
> 黄河远上白云间,
> 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
>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荒凉的景象,通过“黄河”、“孤城”、“羌笛”等意象,表达了戍边将士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透露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第二首《凉州词》:
> 单于北望拂云堆,
> 皮里春秋空黑灰。
> 公子王孙把酒杯,
> 沙头忽见春来迟。
此首诗则更多地描写了边塞战事的残酷与将士的悲壮,语言略显冷峻,情感更为深沉。
二、《凉州词》原文对比表
| 项目 | 第一首《凉州词》 | 第二首《凉州词》 |
| 作者 | 王之涣 | 王之涣 |
| 体裁 | 七言绝句 | 七言绝句 |
| 内容主题 | 边塞风光与思乡之情 | 战争残酷与人生无常 |
| 主要意象 | 黄河、孤城、羌笛、玉门关 | 单于、拂云堆、沙头、春来迟 |
| 情感基调 | 孤寂、苍凉、略带哀愁 | 悲壮、沉重、略显凄凉 |
| 艺术特色 | 借景抒情,意境深远 | 直接写实,情感浓烈 |
三、结语
《凉州词》作为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不仅展现了边疆的自然风光,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人民的情感。无论是第一首的苍凉悠远,还是第二首的悲壮沉郁,都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对人生的深切思考。这些诗句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