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盗墓贼分为几个门派】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盗墓活动自古有之。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和民间传说的流传,人们对盗墓者的了解也逐渐深入。在古代,盗墓者并非只是“无组织”的个体,而是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与体系,各有其技艺、禁忌和传承方式。本文将从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总结出古代盗墓贼的主要门派,并以表格形式进行简要归纳。
一、主要门派分类
1. 鲁班门(地宫门)
鲁班门起源于古代工匠群体,因鲁班被传为建筑始祖,后人将其与盗墓结合,形成一种以“开山”、“破土”为主的门派。他们擅长使用工具挖掘古墓,讲究“天时地利”,注重风水布局,多用于大型陵墓的盗掘。
2. 摸金校尉
摸金校尉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盗墓门派之一,最早见于《三国志》中对曹操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的记载。该门派强调“寻龙点穴”、“辨土识金”,讲究规矩与禁忌,如“不取活物、不毁尸骨”。
3. 搬山道人
搬山道人多为道士或术士出身,擅长风水堪舆、符咒法术,常以“驱鬼避邪”为名进入古墓,实则盗取宝物。他们讲究“阴阳五行”,认为墓中有“煞气”需用法术化解。
4. 卸岭贼
卸岭贼是民间对盗墓者的俗称,因其常在山岭间活动而得名。此门派多为草莽出身,手段粗暴,不讲规矩,擅长爆破、挖洞等技术,行动迅速但缺乏系统性。
5. 机关门
机关门专精于破解古墓中的机关陷阱,如毒箭、落石、暗室等。这类盗墓者通常有极高的技术水平,甚至可能掌握古代工匠的技艺,专门针对设有复杂防御系统的墓葬。
6. 黑驴蹄子
黑驴蹄子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门派,据传其成员会使用某种特殊药剂或仪式,以增强胆量和感知力,以便在阴森墓室中生存。这一门派多出现在民间传说中,真实性存疑。
二、各门派特点对比表
门派名称 | 起源/背景 | 技术特点 | 行为规范 | 历史记载/传说 |
鲁班门 | 古代工匠 | 擅长挖掘、风水布局 | 讲究规矩 | 多为民间传说 |
摸金校尉 | 曹操设立的官职 | 寻龙点穴、辨土识金 | 有严格禁忌 | 见于《三国志》 |
搬山道人 | 道士或术士 | 风水堪舆、符咒法术 | 注重阴阳五行 | 多见于小说传说 |
卸岭贼 | 草莽盗匪 | 爆破、挖洞、行动迅速 | 无明显规矩 | 民间俗称 |
机关门 | 古代工匠或技师 | 破解机关、陷阱 | 技术性强 | 多见于小说描述 |
黑驴蹄子 | 民间传说 | 使用特殊药剂或仪式 | 神秘色彩浓厚 | 主要流传于故事中 |
三、结语
古代盗墓贼虽多为非法行为,但其门派分化却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墓葬文化的认知与利用。不同门派的存在,不仅体现了盗墓技艺的多样性,也映射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与信仰体系。尽管这些门派大多已消逝于历史长河,但它们的故事仍通过文学、影视等形式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