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荦荦大端相关意思】“荦荦大端”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天人相与之际,非常之论也。其辞甚高,其义甚远,非圣人不能及也。然其言虽多,而其所指者,荦荦大端耳。”原意是说,虽然言论很多,但其中主要的、重要的部分却很清楚明白。
在现代汉语中,“荦荦大端”常用来形容事情的主要方面或关键点,强调事物的核心内容,而不是细节或次要部分。它带有“清晰明了、重点突出”的意味。
一、
“荦荦大端”这一成语,主要用于表达对复杂问题或大量信息中的核心要点进行概括和提炼的能力。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简洁性,也反映了思维的条理性。
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常用“荦荦大端”来形容一篇文章、一个报告、一段论述中的主要观点或关键内容,尤其适用于学术、政治、商业等正式场合。
二、相关意思对比表
| 成语/词语 | 含义解释 | 使用场景 | 近义词 | 反义词 |
| 荦荦大端 | 形容事物的主要部分或核心内容,重点突出 | 学术、政论、报告中总结要点 | 大体、主旨、要义 | 细枝末节、琐碎、旁支末节 |
| 大体 | 主要部分,大致情况 | 日常交流、书面表达 | 荦荦大端、大概 | 具体细节、详尽 |
| 要义 | 核心意义、主要观点 | 文章、演讲、论述中提炼重点 | 荦荦大端、主旨 | 表面现象、次要内容 |
| 主旨 | 文章或言论的核心思想 | 写作、评论、分析中 | 荦荦大端、中心思想 | 无关紧要、偏离主题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表达时,若想突出内容的重点,可以用“荦荦大端”来强调核心观点;同时,也可根据语境选择“大体”“要义”“主旨”等近义词,使语言更加丰富多样。
此外,要注意的是,“荦荦大端”较为书面化,适合用于正式场合,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如果希望表达更通俗易懂,可适当替换为“重点”“核心”等词汇。
四、结语
“荦荦大端”不仅是对语言表达的一种要求,也是对思维逻辑的一种体现。在信息繁杂的时代,能够准确抓住“荦荦大端”,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掌握这种提炼核心的能力,都能帮助我们更高效地理解和传达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