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十法和破十法口诀】在小学数学中,尤其是学习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时,经常会用到“平十法”和“破十法”。这两种方法是帮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中“借位”概念的重要工具。为了便于记忆和掌握,老师和家长常会通过口诀来引导孩子学习。
以下是对“平十法”和“破十法”的总结,并结合口诀进行说明,帮助孩子更直观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计算方法。
一、什么是平十法和破十法?
1. 平十法
平十法主要用于减法中,当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需要从十位借1,但不直接使用这个1,而是将它拆成10,再与个位的数字相加,从而完成减法运算。
2. 破十法
破十法也是用于减法,当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把十位上的1拆成10,加上个位的数字,然后进行减法运算。
二、平十法与破十法的区别
| 方法 | 操作方式 | 是否保留十位 | 是否改变十位 | 适用场景 |
| 平十法 | 借1后拆成10,与个位相加,再减 | 是 | 否 | 被减数个位较小,需借位 |
| 破十法 | 把十位上的1拆成10,加上个位,再减 | 否 | 是 | 被减数个位较小,需借位 |
三、平十法与破十法口诀
为了帮助孩子记忆,以下是常见的口诀:
平十法口诀:
> “借1要还1,先补后减,个位够减就完成。”
示例:13 - 5 = ?
- 个位3不够减5,向十位借1,变成13 → 10 + 3
- 把借来的1变成10,加到个位上,变成13 → 10 + 3 = 13
- 然后用13 - 5 = 8
破十法口诀:
> “十位拆成10,个位加起来,再减去减数。”
示例:14 - 6 = ?
- 十位1拆成10,加上个位4,变成14
- 然后用14 - 6 = 8
四、总结
| 方法 | 定义 | 口诀 | 举例 |
| 平十法 | 借1后拆成10,与个位相加再减 | 借1要还1,先补后减 | 13 - 5 = 8 |
| 破十法 | 十位拆成10,加个位后减 | 十位拆成10,个位加起来 | 14 - 6 = 8 |
通过这些方法和口诀,孩子们可以更轻松地掌握20以内减法中的借位运算。家长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实际例子来加深孩子的理解,逐步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