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敦厚汉语大词典是什么】“温柔敦厚”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原意是指性情温和、态度诚恳、待人宽厚,后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和品德。在现代语境中,“温柔敦厚”常用来赞美一个人性格温和、处事圆融、富有同情心。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与用法,以下是对“温柔敦厚”的详细解释及相关信息总结:
一、词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温柔敦厚 |
拼音 | wēn róu dūn hòu |
出处 | 《礼记·经解》 |
释义 | 性情温和、态度诚恳、待人宽厚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文学风格 |
近义词 | 温文尔雅、谦和有礼、宽厚仁慈 |
反义词 | 刻薄寡恩、冷酷无情、暴戾凶残 |
二、词语背景
“温柔敦厚”最早出现在儒家经典《礼记》中,原本是孔子对《诗经》教育作用的评价。他认为《诗经》能够培养人们温柔敦厚的性格,从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因此,“温柔敦厚”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也是一种文化修养的体现。
在古代文学批评中,“温柔敦厚”也常被用来评价诗歌的风格,强调作品应具有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特点。
三、现代使用
在当代社会,“温柔敦厚”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尤其是那些不争不抢、待人友善、内心柔软的人。这种性格往往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喜爱,尤其在人际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在文学创作、影视作品中,“温柔敦厚”的人物形象也常常是观众心中的理想角色,代表着善良、真诚与包容。
四、总结
“温柔敦厚”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汉语成语,既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人格修养的重视,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对温和、善良品质的认可。它不仅是对个体性格的赞美,也是对一种生活态度的推崇。
通过以上表格与文字的结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温柔敦厚”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