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毁原文》古诗原文及翻译】《原毁》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一篇散文,属于“古文运动”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当时社会中对人品和才能的误解与批评现象,指出人们往往容易以偏概全、苛责他人,而忽视了自身的不足。本文旨在呼吁人们应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注重自我修养。
一、原文节选
>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于责人,故人不劝;廉于待己,故自怠。
> 夫是故圣人不责人之过,而求诸己;贤者不责人之非,而修其身。
二、翻译解析
原文 | 翻译 |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 古代的君子,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对别人则宽容而简略。 |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严格全面地要求自己,就不会懈怠;宽容简略地对待他人,人们就乐于行善。 |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责备别人非常详细,对待自己却很苛刻。 |
详于责人,故人不劝;廉于待己,故自怠。 | 对别人过于苛责,所以别人就不愿意努力;对自己过于苛刻,因此自己就懈怠。 |
夫是故圣人不责人之过,而求诸己;贤者不责人之非,而修其身。 | 因此,圣人不会指责别人的过错,而是反省自己;贤者也不会指责别人的错误,而是修养自身。 |
三、总结
《原毁》是一篇具有深刻哲理的散文,通过对古代与现代君子行为方式的对比,揭示了人性中的普遍问题:人们常常苛责他人,却忽视自身的责任与修养。韩愈强调,真正的君子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的道德提升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尤其在当今社会,提醒人们要多反思自己、少苛责他人,做一个有责任感、有修养的人。
结语:
《原毁》虽短,但寓意深远,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