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的浩瀚海洋中,有许多令人回味无穷的经典名句。其中,“鸟宿池边树”这句诗,因其画面感极强而广为流传。然而,许多人对这句诗的下一句却知之甚少。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有趣的文学话题。
首先,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这句诗的出处。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在这首诗中,“鸟宿池边树”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图。夜晚的池塘边,树木静立,鸟儿栖息其上,给人一种安详与和谐的感觉。那么,紧随其后的下一句是什么呢?答案是:“僧敲月下门”。这一句进一步深化了夜晚的氛围,通过僧人轻轻敲击月下门扉的动作,将寂静的环境赋予了一丝生机与动感。
这两句诗之所以经典,不仅在于它们各自独立的画面感,更在于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意境。鸟儿的栖息与僧人的敲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层次感和韵味。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用词的精妙之处。他们在短短的诗句中,就能勾勒出如此丰富的场景,让人读来回味无穷。这也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总之,“鸟宿池边树”的下一句是“僧敲月下门”,这句话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希望大家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邃意境和艺术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