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尥蹶子什么意思】“尥蹶子”是一个带有地方色彩的汉语词汇,常见于北方方言中,尤其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较为普遍。这个词字面意思是指牲畜(如马、驴)突然用后腿踢人或踢东西的动作,引申义则用来形容人突然发脾气、情绪失控或做出出格的行为。
一、
“尥蹶子”原意是牲畜用后腿踢的动作,后来被引申为人在情绪激动时突然做出的过激行为。它常用于口语中,带有一定的贬义或调侃意味。这个词不仅描述了动作本身,也反映了说话者对某种行为的不满或无奈。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词语 | 努蹶子 | 
| 拼音 | liào juě zi | 
| 来源 | 北方方言,尤其是河北、山东、山西等地 | 
| 本义 | 牲畜(如马、驴)用后腿踢的动作 | 
| 引申义 | 形容人突然发脾气、情绪失控或做出出格行为 | 
| 使用场景 | 日常口语中,多用于描述他人行为失控 | 
| 情感色彩 | 带有贬义或调侃意味 | 
| 常见搭配 | “他今天又尥蹶子了”、“别惹他,他容易尥蹶子” | 
| 类似表达 | 情绪爆发、发火、闹脾气 | 
三、使用示例
- 他平时挺稳重的,没想到今天因为一点小事就尥蹶子了。
- 别跟他说话,他最近心情不好,动不动就尥蹶子。
- 那匹马特别倔,一受惊就尥蹶子,差点把人踢伤。
四、结语
“尥蹶子”虽然听起来有些生僻,但在日常生活中却非常实用,尤其是在描述人的情绪变化时,能准确传达出一种突发性与不可控感。了解这类方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方文化和语言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