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婵娟上一句是】“千里共婵娟”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出自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在中秋佳节这样的团圆时刻。
一、
“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上一句是“但愿人长久”。整句诗的意思是:只要人们能够长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赏同一轮明月,寄托彼此的思念。
这句诗因其优美的意境和深远的情感表达,成为中秋节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亲情、友情的珍视,也展现了中华文化中“以月寄情”的传统。
二、相关诗句对照表
| 原文诗句 | 出处 | 作者 | 上一句 | 下一句 |
| 明月几时有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 —— | 把酒问青天 |
| 不应有恨 | —— | 苏轼 | 明月几时有 | 何事长向别时圆 |
| 但愿人长久 | —— | 苏轼 | 不应有恨 | 千里共婵娟 |
| 千里共婵娟 | —— | 苏轼 | 但愿人长久 | —— |
三、补充说明
“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月亮,也常用来代指美好的事物或人。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希望彼此平安健康,即使不能相聚,也能共享同一片月光。
在现代,这句话也被广泛用于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与祝福,尤其是在节日或重要时刻,更显温情与诗意。
四、结语
“千里共婵娟”作为一句经典的诗句,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了解它的出处和上下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美感与深意,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自然地运用这些富有诗意的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