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的意思】“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形容老年人的高龄状态。在古代文学和日常表达中,“耄耋”多用来指代年事已高的老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意味和敬意。
以下是对“耄耋”一词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含义 |
| 耄 | 指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引申为高龄。 |
| 耋 | 指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同样表示高龄。 |
| 耄耋 | 合起来使用,泛指年老之人,尤其强调年龄较大、阅历丰富。 |
二、来源与用法
“耄耋”一词源于古代对年龄的划分方式,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七十曰耄,八十曰耋。”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整体的词汇,用来形容年纪非常大的人。
- 常见用法:如“耄耋老人”、“耄耋之年”等。
- 文学用途:在诗词、散文中常用来表达对长寿者的赞美或感慨人生易老。
三、与其他年龄称谓对比
| 年龄段 | 常见称谓 | 含义 |
| 60岁 | 花甲 | 表示六十岁,有“人生一轮回”之意。 |
| 70岁 | 古稀 | 杜甫诗中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故称七十岁为古稀。 |
| 80岁 | 耄 | 单独使用时指八十岁以上。 |
| 90岁 | 耋 | 单独使用时指九十岁以上。 |
| 100岁 | 百岁 | 俗称“百岁老人”,象征长寿。 |
四、现代意义与使用场景
在现代社会中,“耄耋”一词不再常用作日常口语,但在正式场合、文学作品或对长者的尊称中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它不仅是一种年龄描述,更承载着对生命的尊重与敬仰。
五、总结
“耄耋”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词汇,专指年事已高的老人,尤其是八九十岁以上的长者。它不仅是年龄的标志,更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肯定。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使用频率较低,但其文化内涵依然值得我们了解和传承。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古代年龄称谓,可参考相关文献或传统文化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