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一百岁被称为什么】在中华文化中,年龄不仅是时间的记录,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敬意。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称呼,而“满一百岁”更是人生中一个极为特殊的里程碑。那么,“满一百岁”被称为什么呢?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总结与整理。
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长寿有着极高的尊重,尤其是百岁老人,被视为“福寿双全”的象征。关于“满一百岁”的称呼,主要有以下几个说法:
1. 百岁老人:这是最常见的说法,用于指代年满100岁的人。
2. 期颐之年:出自《礼记·曲礼上》,指的是人到百岁时,需要依靠他人照料,因此称为“期颐”,意为“期待赡养”。
3. 花甲重开:虽然“花甲”通常指60岁,但“花甲重开”有时也用来形容百岁老人,寓意“六十再活一次”。
此外,在现代语境中,“百岁老人”已成为广泛接受的称呼,尤其在官方统计、新闻报道或社会福利政策中使用较多。
二、表格展示
年龄阶段 | 常见称呼 | 出处/含义说明 |
100岁 | 百岁老人 | 最常见、最普遍的称呼 |
100岁 | 期颐之年 | 出自《礼记·曲礼上》,意为“期待赡养” |
100岁 | 花甲重开 | 非正式说法,寓意“六十再活一次” |
100岁 | 百岁寿星 | 用于庆祝或祝福场合 |
三、结语
“满一百岁”不仅是一个数字的突破,更是一种人生的荣耀。无论是“百岁老人”还是“期颐之年”,都体现了人们对长寿者的尊敬与祝福。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一些传统称呼逐渐淡化,但“百岁老人”这一称呼已深入人心,成为对长者最直接、最温暖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