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藏书:资治通鉴内容简介】《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它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为宗旨,旨在通过历史的兴衰成败,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理政的经验与借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系统、最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之一,《资治通鉴》不仅在史学上具有极高的价值,也对后世的政治、文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内容概述
《资治通鉴》起始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止于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按时间顺序记载了历代王朝的更替、重大事件、政治制度、军事战争、人物事迹等,内容详实、条理清晰,语言简练而富有文采。
该书的特点在于:
- 编年体结构:按时间顺序排列,便于读者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 史料丰富:广泛引用各种正史、野史、笔记、奏章等资料;
- 评论精辟:司马光在叙述史事之后常加入自己的见解和评论,体现出鲜明的历史观;
- 语言典雅:文辞讲究,兼具史书的严谨与文学的美感。
二、主要表
内容类别 | 具体内容 |
起止年代 | 战国至五代(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 |
作者 | 司马光(北宋) |
体例 | 编年体通史 |
卷数 | 共294卷 |
编纂时间 | 1066年—1084年(历时19年) |
主旨 |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历史阶段 |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
内容特点 | 详实的史料、严密的编排、丰富的评论 |
影响 | 对后世史学、政治、文学均有深远影响 |
三、阅读价值
《资治通鉴》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了解古代政治智慧、道德观念和社会风貌的窗口。对于现代人而言,它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还能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无论是学生、学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这部巨著中获得深刻的启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