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联璧合成语典故】“珠联璧合”是一个常见于成语中的词汇,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人才相互结合,相得益彰。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着深刻的寓意。以下是对“珠联璧合”这一成语的典故、含义及用法的总结。
一、成语释义
珠联璧合:原意是指珍珠与美玉相配,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相结合,形成一种和谐、完美的状态。多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事物之间的搭配,或艺术作品的完美组合。
二、成语出处
“珠联璧合”最早见于《汉书·楚元王传》:“夫贤者,天地之灵,而人之精也;非独其身能致太平,亦其子孙之福也。是以君子贵之,不以珠联璧合为重。”后世多用于文学、诗词中,表达对美好事物结合的赞美。
三、成语典故
据传,“珠联璧合”最早来源于古代贵族在举行重要仪式时,常用珍珠和美玉作为装饰,象征高贵与完美。后来人们将这种“珠玉相映”的景象引申为人才、事物的完美结合,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
此外,也有说法认为该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他在描写自然景色或人物关系时,常用“珠联璧合”来形容那种天衣无缝的搭配。
四、成语用法
|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 形容人才合作 | 两位专家的合作堪称珠联璧合,共同完成了这项重大科研项目。 |
| 描述艺术作品 | 这部电影的导演与编剧珠联璧合,成就了经典之作。 |
| 赞美婚姻或伙伴关系 | 他们两人珠联璧合,感情非常稳定。 |
| 表达事物搭配得当 | 食材的搭配十分讲究,这道菜真是珠联璧合的美味。 |
五、成语延伸意义
“珠联璧合”不仅用于描述具体的物品或人物,更常用于抽象层面,如思想、理念、风格等的融合。它强调的是“互补”与“和谐”,体现出中国文化中追求平衡与美感的价值观。
六、总结
“珠联璧合”作为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重视协调与和谐的思想。无论是用于文学创作、日常交流,还是在正式场合中使用,都能增添语言的优雅与深度。
| 成语 | 珠联璧合 |
| 含义 | 珍珠与美玉相配,比喻人才或事物的完美结合 |
| 出处 | 《汉书·楚元王传》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合作、搭配、艺术作品等 |
| 延伸意义 | 强调互补、和谐与美感 |
| 适用场景 | 文学、口语、正式场合等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珠联璧合”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审美与智慧的体现。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层次与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