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匡衡的年轻人,他非常热爱学习,但却出身贫寒,家中没有多余的灯油供他夜晚读书。然而,这并没有阻挡他对知识的渴望。每天晚上,当村子里的人们都已入睡,匡衡便点燃仅剩的一点灯油,在微弱的光线下继续苦读。
有一天,他发现邻居的墙上有一个小洞,透过这个洞,可以隐约看到邻居家燃烧的灯火。于是,匡衡灵机一动,将书本放在洞口旁,借着从邻家透过来的灯光继续夜读。尽管光线昏暗,但他依然聚精会神地学习,一字一句地研读经典著作。
匡衡的勤奋感动了上天,据说后来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并且得到了朝廷的重用。他的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了“焚膏继晷”的典故,用来形容那些不畏艰难、刻苦学习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多么艰苦,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匡衡的事迹激励了无数后人,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