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对泣是什么意思】“新亭对泣”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在国家或民族危难之际,有志之士因忧国忧民而悲痛落泪的情景。这个成语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情感内涵,下面我们来详细总结。
一、成语含义总结
“新亭对泣”出自东晋时期的历史事件。当时,北方战乱不断,晋朝南迁后,许多中原士人被迫流亡江南。他们在新亭(今江苏南京附近)聚会时,面对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现实,不禁悲愤交加,痛哭流涕,表达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因此,“新亭对泣”不仅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更象征着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感。
二、相关历史背景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世说新语·言语》 |
时间 | 东晋时期(公元317年左右) |
背景 | 北方战乱,晋室南迁,中原士人南渡 |
人物 | 王导、谢安等士大夫 |
情感 | 忧国忧民、思乡怀旧、悲愤交加 |
三、成语引申意义
方面 | 含义 |
历史意义 | 表达士人对国家兴亡的关切 |
文化意义 | 成为后世文人抒发爱国情怀的象征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描写面对国家危机时的悲痛情绪 |
四、使用示例
- 例句1:他望着窗外的残阳,想起当年“新亭对泣”的情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悲凉。
- 例句2:古人“新亭对泣”,只为一腔热血报效国家,如今我们更应铭记历史。
五、总结
“新亭对泣”不仅是古代士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与家国情怀。它提醒我们,在国家面临危机时,每一个人都应有所担当,有所作为。这一成语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新亭对泣”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或其在现代语境下的演变,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