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流浃背的意思】“汗流浃背”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极度紧张、劳累或炎热的环境下,汗水大量流出,浸湿了衣服。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身体上的出汗现象,也常用于表达心理上的紧张或压力。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汗流浃背 |
拼音 | hàn liú jiā bèi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人君之行,动则有仪,言则有法,其势若风,其声若雷,其形若山,其气若云,故能令行禁止,民不劳而事成。若夫临事而惧,汗流浃背,此非所以为政也。” |
含义 | 形容非常紧张、劳累或炎热时,汗水湿透了衣背。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的状态,也可比喻内心焦虑或压力大。 |
近义词 | 汗如雨下、满头大汗、汗珠滚滚 |
反义词 | 冷静自若、镇定自若、泰然自若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劳累工作 | 他连续加班三天,终于完成任务时,已是汗流浃背。 |
紧张时刻 | 考试前,他紧张得汗流浃背,手心全是汗。 |
炎热天气 | 在烈日下搬运货物,工人们个个汗流浃背。 |
三、注意事项
1. 语气适中:该成语多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中,但不宜过于夸张。
2. 搭配合理:通常与“紧张”、“劳累”、“炎热”等词搭配使用。
3. 避免滥用:在正式写作中,应根据语境选择是否使用该成语。
四、总结
“汗流浃背”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能够准确表达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情绪。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