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 脍炙人口 rdquo 的脍炙 rdquo 是什么意思?】“脍炙人口”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作品或言论非常受欢迎、广为流传。但很多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可能并不清楚“脍炙”二字的具体含义。下面我们将从字义、出处和现代用法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解释
“脍炙人口”原意是说美味的食物让人回味无穷,后来引申为好的文章、故事或言论被人们广泛传诵、喜爱。其中,“脍”和“炙”都是古代的美食,象征着美味可口,因此“脍炙人口”也常用于形容内容精彩、令人难忘。
二、关键词解析
汉字 | 拼音 | 字义 | 出处/来源 |
脍 | kuài | 细切的肉,多指生肉,如脍鱼、脍虾等 |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炙 | zhì | 烤肉,即用火烤制的肉类 | 《诗经·小雅》:“炮鳖脍鲤,烹鲜之味。” |
“脍”和“炙”原本都是古代贵族喜欢的美食,后来被用来比喻美好、动人的事物,所以“脍炙人口”便有了引申义。
三、成语出处
“脍炙人口”最早见于唐代诗人张籍的《送孟东野序》:“吾闻之,世之有能言者,皆非其人也。今吾与子,虽不能言,然吾尝读其书,观其文,而知其志,是以愿得一言以慰吾心。……若夫‘脍炙人口’,则未之闻也。”
不过,该成语更常见于宋代的文献中,如《宋史·刘跂传》:“士大夫好古博学,喜谈名理,凡所著述,皆欲传之后世,使‘脍炙人口’。”
四、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脍炙人口”多用于文学、艺术、新闻等领域,表示某部作品、事件或观点广受关注、深入人心。例如:
- 这首诗语言优美,早已“脍炙人口”。
- 他讲述的故事生动有趣,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话。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脍炙人口 |
原意 | 美味食物令人回味,后引申为广为流传的好作品 |
“脍” | 细切的肉,多指生肉 |
“炙” | 烤肉,即用火烤制的肉类 |
出处 | 《论语》《诗经》《送孟东野序》等 |
现代用法 | 形容内容精彩、广受好评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脍炙人口”不仅是对美味的描述,更是对优秀作品的赞美。了解其本义有助于我们在使用成语时更加准确、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