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窥在文言文中的含义

2025-08-02 01:44:24

问题描述:

窥在文言文中的含义,急到失眠,求好心人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2 01:44:24

窥在文言文中的含义】“窥”是古代汉语中一个较为常见的动词,其本义为“偷看、暗中观察”,在文言文中常用于表达隐秘、谨慎或带有试探性的行为。根据不同的语境,“窥”可以引申出多种含义,包括观察、探查、窥视等。以下是对“窥”在文言文中常见含义的总结。

一、基本含义

词义 解释 例句 出处
偷看、暗中看 “窥见其形。” 《庄子·齐物论》
观察、审视 “窥天地之大。” 《荀子·劝学》
探查、打听 “窥其意。” 《史记·项羽本纪》
暗中注视 “窥门而立。” 《左传·僖公十五年》

二、引申含义

词义 解释 例句 出处
有企图地观察 “窥伺其隙。” 《后汉书·王符传》
暗中谋划 “窥图谋。” 《三国志·魏书》
有野心、觊觎 “窥天命。” 《尚书·大禹谟》
超越、超越界限 “窥高远。” 《韩非子·五蠹》

三、使用特点

1. 多用于书面语:在文言文中,“窥”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较少用于口语。

2. 常与“见”“察”“伺”等字连用:如“窥见”“窥察”“窥伺”,表示更具体的观察方式。

3. 具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在某些情况下,“窥”带有不正当或秘密的意味,如“窥探”“窥视”。

四、总结

“窥”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含义丰富的动词,主要表示“偷看、观察、探查”等行为。根据上下文的不同,它既可以指客观的观察行为,也可以带有主观的意图,如窥伺、觊觎等。在古代文献中,“窥”常用于描述人物的行为动机或心理状态,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象征意义。

通过以上表格和内容可以看出,“窥”的用法多样,理解时需结合具体语境,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