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觊觎的释义】“觊觎”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描述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怀有非分之想或企图占有。这个词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贪欲或不正当的欲望。
一、词义总结
词语 | 觊觎 |
拼音 | jì yú |
词性 | 动词/名词 |
基本释义 | 心中想着不该得到的东西;暗中希望得到(多指不正当的) |
近义词 | 贪图、妄想、觊望、图谋 |
反义词 | 满足、知足、安分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批评他人贪婪、不守本分的行为 |
例句 | 他觊觎别人辛苦赚来的财富,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
二、词源与用法解析
“觊觎”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左传》等古籍中,原意为“羡慕而希望得到”。在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正式或文学性的表达,强调一种隐秘而强烈的欲望。
- 动词用法:表示对某物的渴望或企图。
- 例:他觊觎这个职位已久。
- 名词用法:表示这种渴望本身。
- 例:他的觊觎之心暴露无遗。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1. 误用对象:不宜用于描述正当的追求或合理的愿望,否则容易造成语义偏差。
2. 语气问题:使用时需注意上下文,避免显得过于严厉或主观。
3. 搭配问题:常与“之心”、“之念”等搭配,如“觊觎之心”。
四、总结
“觊觎”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词语,主要用于表达对他人物品的非分之想或不正当的欲望。在写作中使用时,应注意其褒贬色彩和适用语境,以确保表达准确、得体。